图书馆党总支开展系列微党课活动(十三)

时间:2019-11-25浏览:306设置

之一:坚定“四个自信”,做自信中国人

资源建设部、信息咨询部和系统网络部联合党支部  张贵州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文化自信的命题,强调“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最核心的使命”。

  第一,道路自信,就是要坚信我们党领导人民开辟的这条道路是正确的、光明的,是能够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康庄大道、人间正道。

  第二,理论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强调,“我们要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是立于时代前沿、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他指出,指导思想是一个政党的精神旗帜。95年来,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完成近代以来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就在于始终把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并坚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些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大意义,也是我们坚定理论自信的根本内容。

  第三,制度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强调,“我们要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这一论述,既体现了坚定的制度自信,又蕴含着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

  第四,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因此,在现阶段,说文化自信,就是要礼敬自豪地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倍加珍惜党领导人民创造的革命文化;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坚定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集中整饬党风,严厉惩治腐败,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党内政治生活展现新气象,赢得了党心民心,为开创党和国家事业新局面提供了重要保证。因此,只有把党建设好了,使党坚强有力,继续坚定“四个自信”才有坚实保证和可靠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长期实践中探索和创设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四个自信的前提,也是四个自信的结果。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实践的成果才是检验实践的唯一标准。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在废墟上建立了新中国;又用短短70年时间,就将一穷二白的中国发展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且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质量和精神幸福感、获得感不断提高,城镇人口的生活水平已经逐步跟西方发达国家看齐,国家建设的各个方面成就远远高于更早建国并且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印度。一个一个靓丽耀眼的发展数字构筑起了中国伟大复兴的奇迹,也见证了中国人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强起来的奋斗历程,也让我们更加坚定政党自信、国家自信、民族自信,更加以做新时代的中国人为荣。

 

之二:在更好履行历史使命中勇做时代先锋模范

读者服务部、阅览部和办公室联合党支部  李旭东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上向全党发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伟大号召。他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他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这个伟大号召,彰显着我们党的理想信念和根本宗旨,彰显着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和责任担当,也彰显着习近平同志以身许党许国、一切为了人民的博大胸襟和高尚情怀。正是因为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从辉煌走向新的辉煌,使中国人民过上幸福安康的美好生活,迎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义无反顾肩负起历史使命,以超凡的治国理政智慧和顽强斗争的精神,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不断前进。党的十九大把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作为一个统一整体提出来,是一个重大理论创新,使我们党对自身肩负的历史使命的认识达到新的高度。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要求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在推进“四个伟大”中勇做先锋模范。

  在进行伟大斗争中勇做先锋模范。当前,我们党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党员、干部在进行伟大斗争中勇做先锋模范,就要更加自觉地坚持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同一切削弱、歪曲、否定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言行作斗争;就要更加自觉地维护人民利益,同一切损害人民利益、脱离群众的行为作斗争;就要更加自觉地投身改革创新时代潮流,同一切影响和制约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顽瘴痼疾作斗争;就要更加自觉地维护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同一切分裂祖国、破坏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稳定的行为作斗争;就要更加自觉地防范各种风险,同一切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和自然界出现的困难和挑战作斗争,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不断夺取伟大斗争新胜利。

  在建设伟大工程中勇做先锋模范。坚持不懈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是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的根本保证。党员、干部在建设伟大工程中勇做先锋模范,就要牢记党的宗旨,挺起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就要牢牢把握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更加自觉地坚定党性原则,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就要勇于直面问题,坚持严起来实起来,同个人主义、分散主义、自由主义、本位主义、好人主义,同宗派主义、圈子文化、码头文化作坚决斗争,做合格党员、合格干部;就要全面增强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驾驭风险本领,更加坚定自觉地为实现党的历史使命而奋斗。

  在推进伟大事业中勇做先锋模范。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为的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把民族复兴光明前景变成美好现实。党员、干部在推进伟大事业中勇做先锋模范,就要深入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实践要求,深刻认识这一伟大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又一次飞跃;就要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要深刻认识新时代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的新要求,顺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的新变化,准确把握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新的战略安排,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新业绩。

  在实现伟大梦想中勇做先锋模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推进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引航导向,是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的根本任务。党员、干部在实现伟大梦想中勇做先锋模范,就要深刻理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这一梦想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就要深刻理解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内在联系,贯通理解、协同推进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理解肩负伟大历史使命、勇做时代先锋模范人人有份、人人有责。党员、干部要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更加强烈的责任担当,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建功立业、创造辉煌。

之三:读懂人民的含义与价值

流通部党支部  段莹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重申“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并热情讴歌“伟大的中国人民万岁”。那么,“人民”的概念究竟从哪里来?中国共产党如何认识人民?中国共产党如何把人民团结起来形成磅礴力量?

  一、“人民”的概念从哪里来

最早使用“人民”(people)一词是古罗马人。罗马人把贵族、平民看作人民,人民是正义的化身,人民对应外邦敌人。罗马帝国灭亡以后,欧洲进入封建神学政治时代,人民开始“睡觉”。法国大革命爆发以后,“人民”开始醒来,“人民”的概念被当时的学者和政治人物捡起来,一下红遍全球。马克思在《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一文中指出:“旧的法国革命时的英雄卡米尔·德穆兰、丹东、罗伯斯比尔、圣茹斯特、拿破仑,同旧的法国革命时的党派和人民群众一样,都穿着罗马的服装,讲着罗马的语言来实现当代的任务,即解除桎梏和建立现代资产阶级社会。”资产阶级革命让“人民”站起来,让王权和教权倒下去,国王上了“断头台”,“人民”占据了国王腾空的位置,进入了“谁宣称拥有了人民,谁就可以来一场革命”的大时代。

  卢梭曾区分过人民、公民、臣民等概念。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一书中指出:“这一由全体个人的结合所形成的公共人格,以前称为城邦,现在称为共和国或政治体;当它是被动时,它的成员就称它为国家;当它是主动时,就被称为主权者;而以之和它的同类比较时,乃称它为政权。至于结合者,他们集体地就称为人民;个别地,作为主权权威的参与者,就叫作公民,作为国家法律的服从者,就叫作臣民。”随着卢梭等众多西方学者著书立说并广泛传播,“人民”逐渐成为现代政治学的核心概念。

  人民的概念传到马克思那里,马克思给它增加了阶级性。《共产党宣言》中文版中“人民”一词共出现97次。人民的概念传到列宁那里,列宁也给它增加了阶级性。1905年列宁在《社会民主党在民主革命中的两种策略》一文后记中写道:“马克思在使用‘人民’一语时,并没有用它来抹杀各个阶级之间的差别,而是用它来概括那些能够把革命进行到底的一定的成分。”列宁认为,人民是一个社会历史范畴,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内容。在俄国,“只有人民,即无产阶级和农民,才是能够取得‘对沙皇制度的彻底胜利’的力量,我们是就主要的巨大的力量来说的,并且把农村小资产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也是‘人民’)分别算到了这两种力量中去。”

  二、中国共产党如何认识“人民”

  20世纪初,“人民”一词传到中国。随着清末立宪运动的兴起,“人民”的使用更广泛,成为现代国家的基本要素,如1904年《新民丛报》刊发的《论政府与人民之权限》一文开宗明义指出:“天下未有无人民而可称之为国家者。”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以后,君主立宪派和资产阶级革命派所称谓的“人民”开始受到马克思主义者的批判。1922年,李大钊在《新青年》杂志撰文批评:“因为他们所用的‘人民’这一语,很是暧昧,很是含混。他们正利用这暧昧和含混,把半数的妇女排出于人民之外,并把大多数的无产阶级的男子排出于人民以外,而却僭用‘人民’的名义以欺人。”

  大革命时期,中国马克思主义者较少使用“人民”这个词(尽管在二大宣言中也出现过),较多使用“工人”“农民”“民众”“群众”等概念。抗战爆发以后,“人民”一词受到更多人尤其是文学界人士的重视。如臧克家1945年发表诗歌《人民是什么?》,正源1946年写了《荒芜了的土地》,郭沫若1946年发表《坚定人民的立场》,李远芳1946年出版了新诗集《人民》,等等。郭沫若在《坚定人民的立场》一文中指出:“今天制定任何事物的是非善恶的标准,便是人民立场——要立在人民的地位上衡量一切……遵守人民本位便是是,脱离人民本位便是非。”李远芳提出“人民,不是轿夫,不是叫花子,不是黑奴。人民是伟大的,有无比的智慧和力量,有无边的灿烂的光芒。”由于这一时期历史唯物主义和文学作品的广泛传播,“人民”的概念逐步深入人心。

  毛泽东对“人民”一词也有一个逐步接受的过程。《毛泽东选集》第一卷出现“人民”345处,第二卷出现556处,第三卷出现845处,第四卷出现1440处。随着毛泽东对建立新中国的问题思考得越多、越深,“人民”一词使用得越频繁,越赋予其深刻含义。1948年9月8日,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指出:“我们是人民民主专政,各级政府都要加上‘人民’二字,各种政权机关都要加上‘人民’二字,如法院叫人民法院,军队叫人民解放军,以示与蒋介石政权不同。”1949年10月24日,毛泽东在中南海菊香书屋接见绥远军区负责人时说:“中国已归人民,一草一木都是人民的,任何事情我们都要负责并且管理好,不能像踢皮球那样送给别人去。”新中国成立以后,“人民”一词完全融进中国共产党人的血脉,成为红色基因的一部分。1960年6月12日,英国元帅蒙哥马利结束访华后在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撰文指出:“毛泽东的基本哲学非常简单——人民起决定作用。”

  什么是“人民”?1949年6月30日,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强调:“人民是什么?在中国,在现阶段,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1957年2月27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发表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他指出:“人民这个概念在不同的国家和各个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在现阶段,在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一切赞成、拥护和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都属于人民的范围;一切反抗社会主义革命和敌视、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社会势力和社会集团,都是人民的敌人。”毛泽东使用“人民”的概念,也使用“群众”的概念,有时候还用“人民群众”。因此,在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学词汇中,人民、人民群众、群众基本可以画等号。

  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在人民的“社会主义标准”之外增加了“爱国主义标准”,拓宽了“人民”的内涵和外延。1979年6月15日,邓小平在政协五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指出:“在建国后的三十年中,我国的阶级状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我国工人阶级的地位已经大大加强,我国农民已经是有二十多年历史的集体农民。工农联盟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基础上更加巩固和发展。我国广大的知识分子,包括从旧社会过来的老知识分子的绝大多数,已经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正在努力自觉地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邓小平还强调,“我国的统一战线已经成为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广泛联盟。”

  邓小平关于“人民”的论述被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继承和发展,并吸收进党的指导思想。比如,江泽民同志在阐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时发展了“人民”的内涵,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者”的新概念。胡锦涛同志在论述科学发展观时拓展了“人民”的外延,提出了“以人为本”“人民主体地位”等思想。

  2015年10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第一次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习近平总书记还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提高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根本立场”的新高度。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丰富并发展了新时代“人民”的内涵,把“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变成“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深化了新时代党的宗旨,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充分满足和努力实现人民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人民”一词出现203次,“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体现在方方面面,如写入“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多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对比以往的提法,增加了对“幼”和“弱”的关怀,使民生保障覆盖每个人生命全周期的重要方面;写入“保护人民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强化国家对人民合法权益的全面保护;写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落实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体现了对人民主体地位的尊重,等等。

  三、中国共产党如何将人民团结起来

  如果把每一名党员、干部比作“一滴水”,那人民群众就是汪洋大海,一滴水回到大海永远不会干涸,一滴水回到沙漠瞬间就会干涸。中国共产党秉持“一滴水回到大海永不干涸”的哲理,党员、干部来自群众,又必须回到群众中去,党群关系是同心圆。习近平总书记在解释同心圆的概念时指出:“什么是同心圆?就是在党的领导下,动员全国各族人民,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在党群关系同心圆中,党肩负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代表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利益的最大公约数,体现了共同的政治思想基础,党是圆心和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人民群众具体的利益和价值观的差异是同心圆长短不同的半径。党的各级组织越是能与人民群众协商达成共识,越能够找到人民利益的最大公约数,从而巩固领导核心的地位;党越能通过千百条线索同人民群众联系起来,越能照顾最大的差异性;党越能贯通联系群众最后“一公里”,越容易画出最大同心圆,形成最强组织力和领导力。

党群关系“同心圆”不同于当代西方政党学说中的“政党多元主义”。在西方政党政治中,政党只是一个“部分”,不同的政党代表不同的“部分”利益,各政党之间是竞争关系。这些政党更容易关注局部利益、短期利益,忽视整体利益、长远利益成为常态,难以实现卢梭期望的集体理性。而共产党代表人民利益的最大公约数,必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须看到整体、瞄准长远。正如毛泽东指出:“‘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如果只看到足下,不想到前途,不想到远景,那还有什么千里旅行的兴趣和热情呢?”

党群关系同心圆,关键在处理好党员干部与群众的关系。如果党员干部脱离组织、脱离群众,仅凭个人意志独断专行,必然要犯严重错误,破坏党和人民的事业。陈云曾经指出:“个人作用是有的,不过自己不要估计太大。任何人离开了人民离开了党,一件事也做不出来,应该这样估计。”

  党群关系同心圆,使中国共产党成功汇聚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磅礴力量。只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个磅礴力量就一定能变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不竭源泉。

之四:传承红色基因,牢记初心使命

科学校区分部党支部  朱文莉   

  我们党都始终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在不断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也持续传承和发展着红色基因。

  一、红色基因是党和国家的精神财富

  中国共产党自98年前建立以来,团结带领中华儿女,在东方大地上书写了波澜壮阔的革命史、艰苦卓绝的奋斗史、可歌可泣的英雄史,并开启了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不管是在腥风血雨中实现一次次绝境重生,还是艰难困苦中在上演一幕幕沧桑巨变;不管是历经千辛万苦赢得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还是把握潮流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党都始终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在不断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也持续传承和发展着红色基因。

  二、红色基因是思想建党、理论强党的智慧支撑

  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来源,也是红色基因的基本载体。只有思想的进步、理论的成熟,才能真正做到文化自信。而思想的进步,要求我们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理论的成熟,要求我们保持政治上的成熟和理论上的清醒,不因眼前的成就安于现状,不因热烈的喝彩而不思进取。

  三、红色基因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宝贵资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要靠全党共同努力来实现,每一个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常怀忧党之心、为党之责、强党之志。而传承红色基因的必由之举展就在于,必须和恪守初心使命密切联系,做到坚持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和解决党内问题相统一,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统一,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统一,坚持组织推动和个人主动相统一。

之五:外部势力干预香港事务的企图注定失败

档案馆党支部  管洲

香港是中国的香港,香港事务是中国的内政,不容任何外部势力横加干涉,这是我们坚定不移的立场。

在巴西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一次会晤时,国家主席习近平就当前香港局势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中国政府反对任何外部势力干涉香港事务的决心坚定不移。这是对香港激进暴乱分子及其幕后支持势力发出的严厉警告,体现了中央坚决反对和挫败内外势力图谋干预、搞乱香港的坚定决心。任何企图搞乱香港、损害中国良好发展局面、阻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图谋和行径,都必将遭到包括广大香港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反对,也注定遭受可耻的失败。

香港围绕修改《逃犯条例》出现的事态早已完全变质。香港一些激进势力和暴力分子肆意破坏公共秩序,毁坏公共设施、暴力袭击警察,到处大搞打砸烧,践踏了道德底线,突破了法治底线,挑战了“一国两制”原则底线。一些西方政客和媒体罔顾事实、颠倒黑白、是非不分,无视香港社会各界的民意诉求,无视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公然为激进暴力分子和分裂势力撑腰打气,公然插手香港事务企图对华施压,这是对中国内政的粗暴干涉,充分暴露了他们搞乱香港、牵制中国发展的险恶用心。

在香港持续发生的激进暴力犯罪行为中,一些外部势力扮演着极不光彩的角色。他们把肆意纵火、打砸商铺、暴力袭警等严重犯罪称之为人权和民主问题,他们对特区政府依法施政和中央政府对港政策指手画脚,对“一国两制”进行别有用心的抹黑、信口雌黄的指责,甚至公然要以国内法方式为香港反对派和激进势力从事反中乱港活动提供保护伞,把香港作为牵制和遏制中国发展的新筹码。然而,他们的险恶用心不会得逞,中国政府绝不会任由外部势力在香港为所欲为。

暴力犯罪不仅是危害香港社会的“病毒”,也是祸害全人类的公敌。香港暴徒的残暴行径,已经超越了人类道德和文明的底线,在任何国家和文明社会都绝对不能允许。当前,越来越多国家通过官方声明、照会及公开表态等方式,表示支持“一国两制”,反对外部势力干涉中国内政,破坏香港繁荣、稳定,希望香港恢复稳定和秩序。我们奉劝那些为暴力违法行为张目,为反中乱港分子站台的西方政客,尽快改变其错误做法,停止火上浇油、推波助澜的无耻行为,否则只会在国际社会引起更加强烈的反感,最终也必将遭到暴力的反噬而贻害自身。

多行不义必自毙。奉劝那些外部势力趁早收回黑手,不要与人心作对、不要与大势为敌,中国人民向来不信邪也不怕邪,香港不是你们为所欲为的地方。认清形势,悬崖勒马,是你们唯一正确的选择!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