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能唱吗?翻阅杜红亮新作《吟诵的源流与体式》,会给你一个肯定的答案。而这正是吟诵的魅力。
“动声曰吟,长言曰咏,作诗必歌。”吟诵,作为中国传统的读书方法、创作方法和欣赏方法,是古代生活的一部分,注入了许多中国人的血液。时下,现代朗诵与流行歌曲极盛,吟诵几成绝响,如何传承吟诵这种汉语言文学感发、灵动的活态,也就成了一份历史责任和社会责任。源于此,《吟诵的源流与体式》出版更具特殊的现实意义。
《吟诵的源流与体式》近期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是一部体系完备的吟诵专著。杜红亮,郑州轻工业大学教授、河南省吟诵学会会长,长期致力于吟诵实践和理论的研究,为新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书分五章:第一章吟诵的概述,在概念辨析的基础上,从繁杂、散碎的文献中梳理吟诵发展脉络,分析吟诵的文学艺术价值,描绘吟诵艺术史学自觉的路径。第二章吟诵的理论,诗、乐、舞的命脉是节奏,把握节奏,继而四声、平仄、韵律、叶韵、破读,逐层递进,探讨吟诵基本理论。第三章吟诵的规则,根据汉语文体特征,从长短、虚实、轻重、对称、模进等方面,归纳梳理吟诵规则。第四章吟诵的体式,总括蒙学 读物、近体诗、古体诗、词、曲、文等六种体式,由易到难,系统分析吟诵技巧。第五章吟诵的腔调,专论字调、唐调、华调,读文、诵经、吟诗 各有所长,以点带面,务求深化。
《吟诵的源流与体式》一书文献资料丰富细腻。傅斯年尝言,学术研究“只要把材料整理好,则事实自然显明了。一分材料出一分货,十分材料出十分货,没有材料便不出货”。资料挖掘是学术研究的基本功,本书克服了吟诵文献吉光片羽式的障碍,以权威机构的文献为基础,广搜博览庞杂的资料,梳理历史脉络,推究学理真实,用厚重的历史和细腻的文献 支撑了学术研究。
本书体系完备构架科学。作者以全视域著述,从概念辨析、传承历史、基础理论、规则方法、体式范本和重要腔调六个方面,对吟诵做系统研究。
这部作品深耕学理长于实践。吟诵是一种典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好的保护办法就是让其重回文化和教育体系。本书从节奏论起,逐层深入,由易而难,从语言学、音韵学、文学和音乐学的综合角度,对吟诵进行了理论诠释和辨析,还以河南的代表性吟诵调——华调为重点,进行了名家采录,附录展示,扫码可听,为喜爱和乐于接触吟诵的读者提供了学习范本。
网络链接:河南日报文艺评论 2023-10-25
http://dzb.henandaily.cn/html/2023-10/25/node_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