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一:历届党的全国代表大会重大决策及其影响
资源建设部、信息咨询部和系统网络部联合党支部 江涛
一大(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召开时间:1921年7月23日至31日
召开地点:上海(后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
参会人员:代表人数13人参会,代表全国50多名党员。
中心议题:正式建立中国共产党
大会起草和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和《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提出要把工人、农民和士兵组织起来,明确党的根本政治目的是实行社会革命。大会初步规定了党的组织原则和纪律,要求党集中力量领导工人运动。
影响:党的一大宣告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从此,在中国出现了一个完全崭新的,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行动指南的、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中国革命的面目焕然一新。
二大(党的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召开时间:1922年7月16日至23日
召开地址:上海
参会人员:代表人数12人参会,代表全国195名党员。
中心议题:进一步讨论和确定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纲领问题,大会制定了党在现阶段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即党的最低纲领;同时坚持要通过民主革命进一步创造条件,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最高纲领;提出建立联合战线的主张,决定加入共产国际;制定通过了第一部党章。
影响:党的二大,正确分析了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和前途,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
三大(党的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召开时间:1923年6月12日至20日
召开地址:广州
参会人员:代表人数30人参会,代表全国420名党员。
中心议题:讨论全体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建立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问题。大会修订了党章,进一步完善了党的各项组织制度;制定了中央委员会组织法,规定了党中央组织结构和工作制度。
影响:党的三大是党的历史上第一次专门研究统一战线问题的全国代表大会。这次代表大会的召开,促进了国民党的改组和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开创了革命发展的新局面,加快了中国革命的步伐。
四大(党的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召开时间:1925年1月11日至22日
召开地址:上海
参会人员:代表人数20人参会,代表全国994名党员。
中心议题:研究和讨论中国共产党如何加强对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的领导、工人阶级如何参加民族革命运动以及党在组织上和群众工作上如何进行准备的问题。大会通过了一系列议决案,对中国革命的对象作了更加明确、全面的规定。
影响:党的四大全面总结了国共合作一年来的经验教训,第一次明确提出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和工农联盟问题,阐明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为迎接大革命高潮的到来,做了政治、思想和组织上的准备。
五大(党的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召开时间: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
召开地址:武汉
参会人员:代表人数82人参会,代表全国57967名党员。
中心议题:大会产生了党的历史上第一个《土地问题决议案》;批判了以陈独秀为首的党内右倾错误,提出要争取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大会首次明确提出“集体领导”和“民主集中制”原则,首次选举产生中央监察委员会。
影响:党的五大是在大革命面临严重危机的关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对党的理论和组织建设有一定贡献,但没能切实回答无产阶级如何争取领导权、建立党的革命武装等迫在眉睫的重大问题。因此,大会未能在危急时刻为全党指明出路,提供坚强有力的领导。
六大(党的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召开时间: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
召开地址:莫斯科
参会人员:代表人数142人参会,代表全国4万名党员。
中心议题:大会总结了大革命前后的经验教训,提出反对“左”、右倾两种错误倾向;正确分析革命形势,确定了党在新形势下的方针和任务;通过了《政治议决案》等16个文件和经过修改的党章,成为民主革命时期历次代表大会中形成文件最多的一次代表大会。
影响:党的六大是党在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转折关头举行的一次重要会议,也是唯一一次在国外召开的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大会对有关中国革命的一系列存在严重争议的根本问题作出了基本正确的回答,在党的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七大(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召开时间: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
召开地址:延安
参会人员:代表人数755,代表全国121万名党员。
中心议题:大会讨论通过了《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修改了党章,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会议历时50天,制定了党打败侵略者、建设新中国的政治路线,选举产生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使全党在组织上达到空前的团结和统一。
影响:党的七大是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召开的极其重要的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代表大会。它总结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20 多年的历史经验,提出建立新中国的宏伟目标,为党领导人民争取抗日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基础。
八大(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召开时间:1956年9月15日至27日
召开地址:北京
参会人员:正式代表人数1026人,代表全国1073万名党员。
中心议题:大会通过了政治报告的决议和发展国民经济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总结七大以来的经验教训,宣告社会主义革命基本完成和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明确党在今后的根本任务是把全党的工作重心适时转移到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上来。通过了新党章,决定实行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常任制。
影响:党的八大是党在全国执政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提出了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的任务,为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九大(党的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召开时间:1969年4月1日至24日
召开地址:北京
参会人员:正式代表人数1512人,代表全国2200万名党员。
中心议题:大会肯定了“文化大革命”的纲领、方针和政策,把“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写进总纲。
影响:党的九大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指导方针都是错误的,在党的历史上没有任何积极作用。
十大(党的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
召开时间:1973年8月24日至28日
召开地址:北京
参会人员:正式代表人数1249人,代表全国2800万名党员。
中心议题:大会继续肯定九大路线,肯定“文化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
影响:尽管大会在批判极左思潮上有一些积极成果,但大会总的指导方针是错误的,并没有完成它所担负的历史使命。
十一大(党的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召开时间:1977年8月12日至18日
召开地址:北京
参会人员:正式代表人数1510人,代表全国3500万名党员。
中心议题:大会政治报告宣布,以粉碎“四人帮”为标志,“文化大革命”宣告结束。党的十一大通过新党章,重申了在20世纪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的根本任务。
影响:;大会仍对“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给予了高度评价,没能承担起纠正“文化大革命”错误以及为实现历史转折制定正确路线方针的任务。
十二大(党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召开时间:1982年9月1日至11日
召开地址:北京
参会人员:正式代表人数1694人,代表全国3965万名党员。
中心议题:邓小平在大会开幕词中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命题。大会提出党在新时期的总任务,提出了经济建设的目标,同时也强调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的战略方针。
影响:党的十二大制定了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正确纲领,确定了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总任务,制定了新的完善的党章,是党的历史上一次重要的代表大会,揭开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篇章。
十三大(党的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召开时间:1987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
召开地址:北京
参会人员:正式代表人数1936人,代表全国4600万名党员。
中心议题:大会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明确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制定了到21世纪中叶分“三步走”、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作出了一系列进一步加快和深化改革的重大战略部署。
影响:党的十三大总结历史经验和改革开放新鲜经验,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阶段、任务、动力、条件、布局和国际环境等方面,勾画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轮廓,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十四大(党的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召开时间:1992年10月12日至18日
召开地址:北京
参会人员:正式代表人数2000人,代表全国5100万名党员。
中心议题:大会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14年的实践经验,决定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明确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科学概括和评价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并确立了它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影响:党的十四大是在我国加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它对我国20世纪90年代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了战略部署,标志着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十五大:(党的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召开时间:1997年9月12日至18日
召开地址:北京
参会人员:正式代表人数2074人,代表全国5900万名党员。
中心议题:大会提出21世纪前50年“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写进党章;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明确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强调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影响:党的十五大第一次科学概括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大会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跨世纪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新的世纪。
十六大(党的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召开时间:2002年11月8日至14日
召开地址:北京
参会人员:正式代表人数2114人,代表全国6600万名党员。
中心议题:大会总结过去5年的工作和13年的基本经验,阐述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影响:党的十六大是党在新世纪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党和国家的发展进程上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大会科学地总结过去,规划未来,以其成功而鲜明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载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史册。
十七大(党的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召开时间:2007年10月15日至21日
召开地址:北京
参会人员:正式代表人数2200人,代表全国7300多万名党员。
中心议题:大会总结了过去5年的工作和改革开放以来的宝贵经验;强调要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全面阐述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将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提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
影响:党的十七大是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重要的大会。大会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提供了坚强保证,作出了全面部署。
十八大(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召开时间:2012年11月8日至14日
召开地址:北京
参会人员:正式代表人数2270人。代表全国8500多万名党员。
中心议题:大会分析了国内外形势,科学总结了过去5年工作和10年历程;将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系统阐述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明确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的基本要求。
影响:党的十八大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的召开,对统一全党思想、凝聚各方力量,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十九大(党的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召开时间:2017年10月18日至24日
召开地址:北京
参会人员:正式代表人数2280人。代表全国8900多万名党员。
中心议题:这次大会的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影响: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承担着谋划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深入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事关党和国家事业继往开来,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事关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之二:立足本职 勇于担当
读者服务部、阅览部和办公室联合党支部 刘媛媛
担当是时代召唤下的一种客观需要,其核心是在履职尽责中无私奉献、勇于牺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干部就要有担当,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中国共产党员是群众中的先进代表和模范榜样。每一位党员都要模范遵守纪律,模范履职尽责,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克己奉公,多做贡献,以忘我的热情在本职工作干出新业绩、开创新局面。
那么党员干部如何立足本职,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竭心尽力,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呢?
首先,热爱本职,勤于学习,提升履职能力。现在有很多人,站在这山望着那山高,总感觉别人的工作岗位好,对自己的本职工作不喜欢不满意,经常抱怨。一个人如果要在事业上有所建树,首先从思想上要热爱本职,尤其要做到“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担当还要有与之相适应的能力,能力要靠学习和实践才能得来。因此,在热爱本职工作的基础上,不断学习提高自身工作能力,才能立足本职岗位创造佳绩。尤其是在现代信息化时代,我们更应该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主动自觉的学习,从书本和工作中学习,从身边的同事身上学习,同时将学到的知识和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在实践中再学习和提高,掌握新知识、新本领,不断的提升自己履行职责的能力。
第二,求真务实,敢于担当,勇于迎接挑战。作为一名基层工作者,首先要明确工作职责,并全面掌握并熟悉自己的工作职责和业务,才能更好地承担责任,尽职尽责的做好每一件事情。同时,做工作,办事情,都要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勤勤恳恳,不敷衍了事,不得过且过,把主动承担责任当作一种工作的好习惯。作为一名党员,更要以高标准来要求自我,干工作精益求精,做出高质量、高水平,并且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抓关键环节和核心问题,讲究效率不拖拉。同时,在思想上克服畏难情绪,克服消极思想,持之以恒,决不放弃,把不可能变成可能,时时处处要以这事我负责、这事我来担当的态度把工作当作事业来干,只有把工作的千辛万苦转化成实实在在的的工作业绩和成果,才算保质保量完成本人应尽的职责。
第三,爱岗敬业,履行使命,提升担当意识。责任是一种压力,从事某种工作就意味着肩负着某种责任。责任胜于能力,因为责任本身需要能力支撑,但更需要使命的托举,对工作忠于职守就是强烈的使命感。只要我们每个人都有了爱岗敬业强烈的责任心,就能够产生出无穷的力量,为实现工作目标去努力奋斗,去勇于担当。使命、责任、担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使命”是前提,“责任”是核心,“担当”是落脚点。要干好工作的前提就必须具有强烈的责任心,敢于担当的使命感,对工作忠于职守,尽心尽责的干好本职工作,始终做好表率,以上率下,以行动说服人,以行动带动人,以行动触动思想,以工作成绩说话,在本职岗位上争做忠于职守的践行者,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的干出不平凡的实绩。
当前,国内外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前景十分光明,挑战也十分严峻。作为一名党员,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要在职责和使命面前敢想、敢做、敢当,立足本职,放眼全局,不断增强敢于担当的勇气,提升敢于担当的能力,吸取新思想、新知识,以坚忍不拔的意志和无私无畏的勇气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胜利。
之三: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
流通部党支部 薛扬
根本改变中国人民命运,开辟中国历史发展新纪元
1949年9月21日,毛泽东同志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的开幕词中指出:“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中国人民从此把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中国历史发展开启了新纪元。
根本改变中国发展方向,推动我国进入社会主义新社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奠定了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确立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走社会主义道路,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的明确目标。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形成了新民主主义理论,指引中国通过新民主主义走上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毛泽东同志明确指出:“只有经过民主主义,才能到达社会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天经地义”,“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为社会主义革命创造了条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创造了政治前提。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国共产党从在革命根据地、解放区局部执政的党成为执掌全国政权的党,担负起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建设新国家、新社会的重任,使党可以运用国家政权凝聚和调集全国力量,巩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成果,解放并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揭开了历史的新篇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扩大了马克思主义在世界的影响。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胜利,不仅充分检验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真理性,也充分证明中国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是完全正确的,而且为其他国家运用马克思主义提供了丰富经验和宝贵启示。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我们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审视国际国内新的形势,通过总结实践、展望未来,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根本改变中华民族地位,掀开民族复兴新篇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实现了中华民族空前的稳定统一,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地位,是中华民族由近代衰落开始走向强盛的历史转折点,是从战乱动荡开始走向长治久安的历史转折点,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的一个伟大里程碑,中华民族发展进步从此开启了新纪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奠定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根基。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中华民族站上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新起点。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着力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着力抓好重大制度创新,我们党提出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目标,描绘了从现在到本世纪中叶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展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光明前景。
根本改变世界政治格局,深刻影响人类历史进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是“十月革命以后一个带世界性的大胜利”,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最重大的政治事件,对国际局势和世界人民斗争的发展具有深刻的久远的影响”,具有伟大的世界意义,影响了世界历史发展进程,开启了人类历史发展新阶段。
70年砥砺奋进,70年春华秋实。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无论是在中华民族历史上,还是在世界历史上,这都是一部感天动地的奋斗史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站立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13亿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时代风云激荡,历史沧桑巨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将更为彰显、影响更为深远。
之四:“学习强国”平台学习有感
科学校区分部党支部 刘书英
一 、别说工作忙,没有时间学习
二、别让学习留在“计划”里,写在“总结”中
三、别为了功利目的去学习
四、别以为自己已“博学”,可以松懈一点
五、别认为学政治就是枯燥的
六、春日学习正当时,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习近平总书记日理万机,仍笔耕苦读,学而不缀。总书记的文章豪征博引、信手拈来、引经据典、妙笔生花。他的思想深邃而又“平语近人”,治国理念的宏论娓娓道来,鸿儒凡夫皆能明了,这都是他勤于学、工于学的积淀。他说要把学习当做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习惯、一种精神需要、一种兴趣,持之以恒的读书学习。“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学习已成为总书记独特的气质。他是我们克服“忙”借口的最好榜样。
习近平说“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从实践起步”,希望全体党员充分利用好“学习强国”这个平台,认真看、仔细听,积极主动学习,进一步汲取信仰的力量、真理的力量、担当的力量,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践行“两个维护”,自觉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忠诚信奉者和坚定实践者。
之五:文化类节目找准新的“打开方式”
档案馆党支部 管洲
一段时间以来,一批以诗词、国学、民乐入题的文化类节目,如《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等凭借着好口碑与高热度形成了一波荧屏文化类节目热潮。然而,任何题材的节目播出一段时间后,都会让大众产生审美疲劳,从而进入回落的调整期。近日,一批新的文化类节目以模式升级、内核重塑等方式迎来了新一波好行情。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总监张国飞表示:“文化类节目创新是没有止境的,要关注火热现实,体悟时代主题,才能捕捉到大众心理,实现文化的继承与传承。”
1.“共情力”升级,让节目焕发出更大的生机
“文化+科技”“文化+旅游”“文化+美食”……文化类节目的层次和维度在创作者的手中愈加丰富饱满,诸如《机智过人》《魅力中国城》《中国味道》等节目通过具有共情力的大众议题让文化融入生活、真正触及观众。《机智过人》呈现了一系列让传统文化焕发生机与活力的潮流“黑科技”,并通过通俗易懂的方式向大众普及科学知识,促进科技创新;《魅力中国城》以城市历史脉络为主线,挖掘城市的文化内涵,用具有城市特色的文化元素带动本土文化的传承和文旅产业发展;最新一季的《中国味道》则聚焦于日常的一粥一饭,以中华传统美食作为切入口,拉开时代景深、释放文化深意。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味道》已经是第六季了,从“草根厨艺比拼”“顶级名厨比拼”“寻找最牛吃货”到“寻找传家菜”“味道博物馆”,再到“探索美食文化”,《中国味道》凭借着“文化+”这一模式实现了自身的突破。每期节目在以名人嘉宾入题、以“寻味VCR”破题后,再以演播室中厨师现场烹饪美味、嘉宾实时探讨文化内涵的形式扣准主题、深化主题。节目现场,嘉宾们记忆中的味道被一一“复制”,与这些味道相关的人生经历也被娓娓道来。央视综合频道综合部副主任何淑文说:“《中国味道》代表的是一种关于味觉的文化,节目用味道做载体,希望唤起的是大众情感上的认同与归属。”
此类节目依托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着观众将视野延展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正是因为这样,看似离生活有一定距离的文化类节目,才释放出了极大的现实意义。
2.“国潮”走红,为传统文化找到新阐释
当下,“国潮热”席卷而来,这也为文化类节目开辟了一片创作土壤。不少一线卫视以及视频网站纷纷打出“国潮”牌,一系列围绕“国潮”做文章的原创文化类节目涌现出来,成为荧屏上亮眼的文化景观。
此前,北京卫视推出了一批深受年轻人喜爱的文化类节目,如《非凡匠心》《传承者》《上新了,故宫》等。在今年的广告招商推介会上,北京卫视以“上新了·国潮”为主题,依托于其独有的地域资源打造了由《上新了·故宫》第二季、《我在颐和园等你》《天坛》《了不起的长城》等组成的“国潮”节目资源带。在北京电视台副总编辑徐滔看来,“国潮”有着“红、酷、趣”的鲜明特征,是向年轻人播撒文化的优秀载体。据悉,北京卫视还与优酷达成战略合作,借由互联网的渠道优势更好地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播。优酷总裁樊路远表示,“通过优酷和北京电视台的合作,可以让大家感到,中华文明原来可以这么‘潮’地展现给大家。”
上海东方卫视的资源招商会同样把“国潮”放在内容板块的重要位置,推出了诸如《国潮青年》《我们的国货》等文化类节目新形态。据了解,《国潮青年》将通过呈现潮流文化,展示当代年轻人的生活态度与方式。而《我们的国货》则落脚于“国货”这一具象的“国潮”文化表征,通过综艺化的实景体验呈现12件经典国货的产品故事及其背后的文化内蕴。有网友直言,“铺天盖地的国货回归不仅是对几代人儿时记忆的重拾与致敬,更是对文化自信的坚持与坚守。”
在北京交通大学副教授文卫华看来:“‘国潮’为文化类节目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并且让文化以文创产品的具象形态实现落地,延展了文化多维度的现实价值。”文化学者周逵也认为:“文化与‘国潮’在荧屏上的相遇是一种必然,‘国潮’本身含有大量中华传统文化元素,同时极富表现力,更重要的是深受年轻人的喜爱和追捧,无论是从感官层面还是从内涵层面来看,由‘国潮’引领的这批文化类节目将大有所为。”
3.文化类节目破局的关键在于对文化内涵的深挖
据《中国文化综艺白皮书》显示,在关于“文化综艺节目的什么要素最吸引你”的调查里,节目精神内涵和节目创新性发展两大要素是受访者关注重点。未来,文化类节目的着力点应该放在哪?
文卫华对记者说:“文化类节目破局的关键在于对文化内涵的深挖。文化表达的升级,并不简单是靠换换嘉宾阵容、灯光舞美、节目环节就能完成的,这需要节目创作者们自身有解构文化内涵的能力,然后再通过富有创意的影视化手法把文化知识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给观众。”
文化类节目的升级换代,对市场来说,也有着驱浊扬清的积极影响。在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青年学者朱传欣看来,“以往生搬硬套、按图索骥式地给综艺节目扣上‘文化帽子’的做法将被良币驱逐,经过沉淀后的文化类节目还是得靠内容实力说话”。
不久前,湖南卫视在春推会上推出多档原创的文化类节目。《新锐报到》聚焦世界级“国字号”工程,《巧手特工》凸显生活中的匠人匠心,《书法大会》致力于传统文化的年轻化推广,而《神奇的汉字》则将围绕汉字开展全民脑力挑战。文卫华认为:“从当前文化类节目的创新求变能够看到,这些节目真正走入了大众生活,通过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传递出文化观念、文化内涵和人文情怀。”
此外,以《经典咏流传》为代表的“文化类综N代”则通过持续创新成为延续好口碑和高收视的典型案例。张国飞表示:“文化类节目不能‘为赋新词强说愁’,抛开人的感情空谈文化没任何意义。”在他眼中,文化类节目的核心在于“化”,现代人审美情绪与中国古典艺术的文化精神以及根植于传统之中的人文精神的结合,是新一季《经典咏流传》成风化人的力量所在。
在传承和弘扬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文化类节目如何更加深度地探入文化肌理从而找到新的“打开方式”,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助推中华文化闪耀于世界舞台也将始终是值得探索的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