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一:中国共产党党徽的演变过程
资源建设部、信息咨询部和系统网络部联合党支部 刘岩
中国共产党党徽是中国共产党的象征和标志。党徽是一个政党的徽标,是一个政党的纲领、宗旨、理念等的最直接、最形象的反映。十九大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党徽为镰刀和锤头组成的图案,寓意着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
1、以“斧、镰为标志”的早期革命文物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
1922年10月,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河北开滦五矿工人举行大罢工。罢工时举出的工友俱乐部旗,图案由煤矿工人所用的劳动工具“轮镐”和“铁锤”的实物形态组成,直接体现出煤矿工人的革命运动。成立于1922年11月的粤汉铁路总工会,是全国铁路工会中成立最早的统一组织,在声援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和推动湖南工人运动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枚“粤汉铁路总工会会员证”,为景泰蓝八瓣梅花形,用铜胎压制而成,珐琅中央嵌有一颗红色五角星,五星中有镰锤图案,明显受共产国际旗徽的影响。
2、“斧头劈开新世界,镰刀割断旧乾坤”标语广为流传
在战争年代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党徽图案一直处在变动的、不规范的状态中。中共中央及各级组织有过多次明确党徽图案为“镰刀斧头”的规定和决议。但同时又受苏联国旗的影响,党徽图案既出现过“镰刀斧头”,也出现过“镰刀锤头”。从地域上看,中央革命根据地在许多会议等正式场合多使用“镰刀锤头”,闽西、湘鄂西、鄂豫皖、川陕、陕北等革命根据地则多为“镰刀斧头”。
1929年12月11日,邓小平等领导发动广西百色起义,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从仅存的一面“中国红军第七军第一纵队第一营第四连”连旗可以看到,旗幅基本为正方形,没有五星,只有交叉的镰刀、斧头,图案更接近实物,更为质朴。
3、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徽上的“镰刀锤头”图案
1934年1月22日,中华苏维埃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国徽规定如下:在地球形上插交叉的镰刀与锤子,右为谷穗,左为麦穗,架于地球形之下和两旁,地球之上为五角星。上书“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再上则书“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被压迫的民族联合起来”!
“二苏大”召开后,新颁布的国旗图案因为设计较为复杂,加之条件有限、通讯不畅等原因,并未能广泛使用,但国徽及附带的党徽形象在一些重要场合得到较广泛的使用,党徽上的镰锤组合图形也逐渐深入人心。
4、由“镰刀斧头”向“镰刀锤头”的演变
“镰刀锤头”的图案,或可从两个角度理解:一方面,斧子是手工业的象征物,而铁锤是大工业的象征物,锤头更多地代表着当时的先进生产力,“镰刀锤头”组合才更能体现出中国共产党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无产阶级政党;另一方面,从美学角度考虑,“镰刀锤头”的图案更美观大方。
5、更为抽象、艺术化的圆形“镰刀把”
1956年9月,中国共产党在全国执政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场没有党徽党旗。
1982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主席台后部幕布中央第一次悬挂中国共产党党徽,党徽两边分别斜插五面红旗。这样的会场布置成为此后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标配。但这次大会悬挂的党徽是方柄镰刀与方柄锤头的组合。
1987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三大,会场悬挂的党徽造型有了新的变化:镰刀柄由方形改为圆形,锤头也由方形改为缺角形状,整体更加美观。
1992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四大,会场悬挂的党徽与现行的党徽基本一致。
直到1996年9月21日,经中央批准,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中国共产党党旗党徽制作和使用的若干规定》,指出:“中国共产党党旗为旗面缀有金黄色党徽图案的红旗。中国共产党党徽为镰刀和锤头组成的图案。”《规定》对党旗党徽的性质、式样、规格、制作和使用等都作出明确而具体的规定,并附有标准图案和制法说明。在中国共产党成立75年后,党旗党徽有了统一而明确的规范。
党徽图案除了经历了从“镰刀斧头”到“镰刀锤头”的重大改变,其“镰刀把”也经过了从具象写实的椭圆形“长刀把”,到尾端逐渐由圆变方的“矩形刀把”,再到更为抽象、艺术化的“圆形刀把”定型的演变过程。
之二:微党课成就大讲堂,做合格的青年党员
读者服务部、阅览部和办公室联合党支部 李旭东
“微党课”正是以促进组织生活和党员教育管理常态化、规范化、具体化为目标,充分发挥学校、堡垒作用的有效平台。其特点在于:
(一)“微”是基础。“微党课”有别于传统意义上领导干部讲的大党课,通过将学习单元切小、内容切细、时间切短,达到周周开讲、人人能讲的目的。
(二)“党”是灵魂。“微党课”有别于一般的业务学习,旨在“强党性、促业务”,推动党建与业务工作双丰收。课程设计中,支部始终把政治性作为组织工作的第一属性,引导全局同志从爱党忧党兴党护党角度出发,增强“四个意识”,锤炼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
(三)“课”是载体。“微党课”有别于一般的支部活动,强调突出“课程、课堂”的特点。根据学校党委的要求,我们开展“微型党课人人讲”的活动,正是因为有效利用了“课”这个载体,保证了学习环环相扣,不断拧紧发条,始终做到高标准、系统化。
作为青年,我们是国家的希望,是民族的前途;作为党员,我们是具有中国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心骨;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虽然不在教育的第一线,但我们也是人类灵魂工程师,也是培育祖国花朵的辛勤园丁。结合自己的本职工作在自己的岗位上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我认为青年党员必须坚定远大的共产主义信仰,严守党的纪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誓为党旗增光辉,甘为教育献青春,用青春行动践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谱写壮丽的青春之歌。信仰是人生精神支柱,是心中熊熊的烈火。信仰,赋予我们一种坚定的精神和态度;信仰,支撑起我们的理想大厦,为理想之舟配备前进的风帆;信仰,引导我们追求人生更高目标,提高我们的精神境界,塑造我们崇高的人格。
作为青年党员教育工作者,坚持党员先进性,我们必须要坚守党的纪律,才能牢固树立和落实共产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政治和组织上,我们要对党忠诚,坚持民主集中制,服从党的指挥,顾全大局,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在生活上,我们要艰苦朴素,清正廉明,严于律己; 在工作上,我们要热爱教育,坚守岗位,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另外,坚守党的纪律,我们必须采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教育方式,这样才能改进思想意识,净化灵魂,提高修养,做好表率;这样才能团结和帮助同志,增强党性,实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
“青年兴则民族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在科教兴国的今天,我们青年党员教育工作者肩负起培育社会主义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务必刻苦求索,垂先求范。做一名合格的青年党员。
之三:何为“人类命运共同体”
流通部党支部 薛扬
最近我在网上看到一篇关于介绍国家主席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所包含的重大意义的文章。看完之后让我对中国向世界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现在分享给大家。
世界经济论坛2018年年会在瑞士达沃斯拉开帷幕。回眸一年前,习近平在达沃斯和日内瓦的两场演讲,让“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散发出真理的光芒,那洪钟般响亮的声音至今回荡在世界的上空。今年论坛主题“在分化的世界中打造共同命运”,堪称习近平去年演讲主题的延伸和传承。海外学者惊叹,中国智慧启示全世界,中国方案推动全世界,中国贡献繁荣全世界。
2017年1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瑞士达沃斯国际会议中心出席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并发表题为《共担时代责任 共促全球发展》的主旨演讲。
达沃斯23日,世界经济论坛2018年年会在此开幕,主题为“在分化的世界中打造共同命运”。一年前的此时,正是在瑞士的达沃斯和日内瓦,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向全世界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
历史的脚步走过一个年轮,人类命运共同体再次于此发出响亮的回声。2017年,从雪山皑皑的小镇到万国旗飘扬的联合国总部,从5月鲜花盛开的北京“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到绿意葱茏的岘港APEC,这回声在全球频频激荡共鸣,写入联合国决议,成为世界共识。
“国家和,则世界安;国家斗,则世界乱。”2017年,逆全球化浪潮继续席卷、恐怖袭击频仍、发展鸿沟日益突出……在分裂带来的滔天浊浪下,没有一座孤岛能够独自幸存。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中华文明自古以来的担当意识,凝聚为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让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让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辉的中国方案,推动国际社会这艘大船,风雨同舟,相济同行。
一根竹竿难过汪洋海。当今全球面临的挑战极为严峻,任何政府、企业和个人都不可能独自应对。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兼执行主席克劳斯·施瓦布在2018年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开始前表示,无论国际、地区还是行业问题,都不可能孤立地得到解决,而是需要制定“系统性方案”。
回望一年前,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瑞士日内瓦和达沃斯时“闪耀全场”的两场演讲,给出的正是“系统性方案”、是全球治理的指南针。
——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
——坚持共建共享,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
——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
——坚持交流互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
——坚持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
在日内瓦联合国总部大楼发表的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中,习近平结合中国哲学、中国理念、中国实践,从伙伴关系、安全格局、经济发展、文明交流、生态建设等五个方面,深刻、全面、系统阐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清晰勾勒了中国方案和行动路径,为走向不确定的世界指明了和平发展的方向。
大道至简,行胜于言。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指导下,中国将与各国命运休戚与共的决心,化为一个个坚实的脚步,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贡献者和主要推动力。
中国国家统计局1月18日公布了一组数字——2017年中国GDP总量超82万亿元人民币,全年增速达6.9%,亮眼的成绩单再次令世界惊叹。
习近平一年前在日内瓦的主旨演讲中表示,中国发展得益于国际社会,中国也为全球发展作出了贡献。中国将继续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将自身发展机遇同世界各国分享。
事实上,已经有不少国家搭上中国经济腾飞的“快车”,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实践不断向世界释放合作共赢的红利。
中国已经同80个国家和组织签署“一带一路”合作协议,同30多个国家开展了机制化产能合作,在沿线24个国家推进建设75个境外经贸合作区,中国企业对沿线国家投资累计超过500亿美元,创造了近20万个就业岗位。
亚投行成立两年,成员数由成立之初的57个增至84个,参与投资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数达到24个,涉及12个国家,贷款总额超过42亿美元。阿曼杜库姆经济特区建设、巴基斯坦M4高速公路、印度古吉拉特邦农村公路项目……亚投行的融资项目点亮了各方发展繁荣的大道,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实践。
和平发展离不开稳定的外部环境。2017年9月,习近平出席国际刑警组织全体大会上指出,中国在办好自己事情的同时,始终认真履行自己的国际责任。中国坚决支持国际反恐怖斗争,全面参与联合国、国际刑警组织、上海合作组织、中国-东盟等国际和区域合作框架内的执法安全合作,创建了湄公河流域执法安全合作机制,建立了新亚欧大陆桥安全走廊国际执法合作论坛。中国坚定支持和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是联合国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中派出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
在生态环保领域,中国坚定支持和落实气候变化《巴黎协定》,启动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开展澜沧江-湄公河水资源和气候变化影响联合研究,鼓励与中东欧进行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项目合作,着眼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可持续未来。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自2013年中国首次在国际场合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以来,习近平在不同场合多次深刻阐释这一理念。
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汉堡峰会上,习近平强调,二十国集团要坚持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大方向,为世界经济增长发掘新动力,使世界经济增长更加包容,完善全球经济治理,推动联动增长,促进共同繁荣,向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迈进。
在越南岘港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中,习近平提出果敢应对世界经济深刻转变的四点主张——继续坚持建设开放型经济,努力实现互利共赢;继续谋求创新增长,挖掘发展新动能;继续加强互联互通,实现联动发展;继续增强经济发展包容性,让民众共享发展成果。
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历史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帆风顺,需要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我们应该锲而不舍、驰而不息进行努力,不能因现实复杂而放弃梦想,也不能因理想遥远而放弃追求。
在金砖国家工商论坛开幕式上,习近平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中国的长期稳健发展给世界源源不断地注入的正能量,国际社会期待分享中国经验、中国方案。对中国快速发展成果的惊叹令各国掀起学习中国先进发展和治理经验的热潮。《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系列书籍在世界多地热销。截至1月12日,2017年11月面向全球发行已超过1000万册。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体现了中国的榜样力量。”摩洛哥真实性与现代党总书记奥马里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中国共产党不仅要造福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要造福世界各国人民,中国已在全球最佳政治、经济制度排行榜上名列前茅。习近平的倡议作为一个梦想出现在世人面前,它超越了唯我独尊、迷信武力的现行单极国际格局。这正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性和价值所在。全世界都在以极大的热情关注着这一倡议的实施进程。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构建命运共同体是全人类共同的目标,只要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携手努力、共同担当,同舟共济、共渡难关,就一定能够让世界更美好、让人民更幸福。
之四:党员要在平凡工作中把握大局观
科学校区分部党支部 闫冬梅
结合学习十九大报告的思考,围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平凡的工作中彰显党员的大局观”这一主题,与大家一起探讨。
一、平凡工作中不能忘记党性原则
无论身在何处,从事何种工作,在党性原则面前,在大是大非面前,要牢记自己是一个党员,想什么做什么要以党性原则为基本线,不能说出格的话不能做出格的事。
二、摒弃小团体主义
党员要起到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不能只想着明哲保身自扫门前雪,不能在普通的工作中,沦为普通群众一员,斤斤计较。不能在小范围内抱团,不能搞拉帮结派。
三、眼界长远要有大局观
在普通工作中做久了,容易将个人行为与普通群众混为一体,大家都从事着一样的工作,被眼前工作局限,不能仅仅考虑眼前,要高瞻远瞩。在上下级关系中,平级各个部门关系中……除了服从管理还要积极配合,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措施。要勇于担当,不能随便推卸责任。
之五:中国梦的本质—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档案馆党支部 杨朝钦
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中国梦视野宽广、内涵丰富、意蕴深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个梦想,把国家的追求、民族的向往、人民的期盼融为一体,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表达了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景。正因为如此,它具有了广泛的包容性,成为回荡在十三亿人心中的高昂旋律。
中国梦是国家情怀、民族情怀、人民情怀相统一的梦。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中国梦的深厚源泉在于人民,中国梦的根本归宿也在于人民。